Member-only story

有趣心理學實驗-你的期望成就了醒老鼠笨老鼠

Gladys Blog
5 min readAug 16, 2019

--

-你有沒有想過你的期望可能完全改變你的孩子?

在心理學中有許多很有趣的實驗(也有很多極具爭議性的…),有趣背後充滿了意義。不知大家在中學的時候有沒有做過老鼠的實驗,在心理學實驗中經常使用動物進行實驗(特別是實驗室老鼠),而這個實驗也是用老鼠進行。

在1963年,心理學教授Robert Rosenthal進行了一項名為The effect of experimenter bias o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lbino rat的研究。他分別給了學生們兩款「不同」的老鼠,並叫他們訓練這些老鼠跑迷宮(非常常見的心理學實驗!)。一半學生被告知他們的是「聰明」鼠,而另一半則是「愚笨」鼠。聰明鼠因為基因的不同而會較快學習如何跑迷宮;而愚笨鼠則相反。結果在一段時間後,聰明鼠的表現與跑迷宮的成功率整體都比愚笨鼠好,而愚笨鼠機乎沒甚麼進步。(Rosenthal & Fode, 1963)

這個實驗聽著好像沒有甚麼問題,聰明鼠當然會比愚笨鼠表現得更好對吧!但是實驗者所分發的老鼠其真並沒有不同,就連性別與年齡都是隨機的。而結果卻顯示被告知是聰明鼠的表現比愚笨鼠要好。這個研究得出的結論是施實驗者-學生,因對2款老鼠帶著不同的期望而有此不同的結果。這個現象指期望往往會會影響其給果,稱為羅森塔爾效應(Rosenthal Effect)/比馬龍(Pygmalion effect)。(Rosenthal & Fode,1963)

這個研究有趣的地方在於「期望」與結果的關係。在心理學實驗中,我們常常會聽到「為了確保其準確性,這個是一個雙盲(Double-Blind)的實驗…」。雙盲方式其實便是消除受試者期望效應(Subject-expectancy effect)。

受試者期望效應其實是認知偏見的一種。在科學實驗中,由於志願人員預期某些測試結果,於是無意識地以某種形式操縱了實驗步驟,或向實驗人員報告他們希望得到的結果。另外我相信大家一定會對安慰劑效應(Placebo Effect),安慰劑效應的典型例子有:病人服用聲稱可以醫治背痛的安慰劑後,表示有關痛症得到舒緩。這些都是一些證明期望與結果是有一定關係的例子。

--

--

Gladys Blog
Gladys Blog

Written by Gladys Blog

「你到底在追求一個怎樣的人生呢?」

No responses yet